點擊數:25862021-12-13 10:45:57 來源: 中國經濟信息社
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。會議提出,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、不是用來炒的定位,加強預期引導,探索新的發展模式,堅持租購并舉,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,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,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,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。
業內人士分析說,重點強化保障性住房的建設,會對未來房地產開發投資產生深遠影響,在土地供應環節,針對租賃及共有產權房的供給力度會進一步增強。
堅持“房住不炒”定位
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、不是用來炒的定位。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說,重申“房住不炒”定位,這意味著,無論后續對于剛需和改善型購房需求如何支持,炒房和投資投機的購房需求已經沒有支持和市場。
對于“房住不炒”定位,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說,未來政策將側重引導市場預期平穩,既包括房地產市場不會持續下行,不會爆發系統風險的預期引導;也包括“房住不炒”長效機制不會改變,各方不能抱有“刺激房地產、炒作房地產”的心態。
此次會議提出,加強預期引導,探索新的發展模式。“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將推動房企開發模式轉型。”許小樂說,當前我國房地產企業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高周轉、高杠桿開發模式已經難以為繼,部分企業爆發債務危機,需要采取疏堵結合的方式,加快引導房企轉型升級,從發展模式上防范和化解房地產金融風險。
對于“新的發展模式”,嚴躍進說,除了發展保障性住房外,也意味著存量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以及推進房地產稅等。
業內人士普遍認為,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結合社會發展趨勢、住房需求演變規律和企業自身優勢,參與租賃業務、社區養老、老舊小區改造、物業管理服務等領域,實現多元化轉型。這是防范和化解房地產行業發展風險的必然選擇,也是房地產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。
家庭租賃需求顯現 進一步強化保障性住房建設
今年下半年,房地產市場降溫迅速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10月份,在70個大中城市中,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下跌城市52個,較上月增加16個;二手住宅房價下跌城市64個,比上月增加12個。其中,二手房市場對于調控政策更為敏感,10月份降溫特征更為顯著。
許小樂舉例說,“二手房的流通難使得賣舊買新的換房鏈條受阻,交易阻滯使房企回款加速惡化,到期負債無法接續滾動,面臨嚴重的流動性問題,整體房地產全鏈條無法正常運行。”
對于“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”,許小樂解讀說,在“房住不炒”的前提下,預計未來購房信貸環境改善,會重點滿足首套房、改善性住房按揭需求。預計2022年房地產市場將逐步修復,不會出現硬著陸。
會議提出,堅持租購并舉,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,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,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。
貝殼平臺數據顯示,2021年北上廣深的平均購房年齡為36歲至38歲,相比于2018年推遲了2年至3年左右,很多租客租住時間或超過10年,未來家庭化租賃需求逐步顯現。
許小樂說,我國住房租賃體系主要由市場化租賃住房、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公租房構成,依托市場化的效率,能夠有效解決租賃群體的多樣化需求。同時未來隨著機構化房源占比提升,專業化、品牌化的住房租賃企業將為市場提供高品質產品和服務,滿足不同類型租客的租賃需求。
“目前我國整體租賃機構化率不足5%,一線城市機構化率也不到15%。預計2022年將出臺面向長租房市場的土地、金融、財稅等方面的支持政策,未來住房租賃企業將獲得良好的政策支持環境。 ”許小樂判斷。
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說,在保障房及長租房建設過程中,會注重多渠道共建,為房源提供合理的利潤空間,帶動更多房企參與到保障房源的建設中來。(記者楊有宗、安娜)
聲明: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。任何情況下,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。